日期:2025-07-11 14:30:50
日期:2025-07-11 14:30:50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刘洁 张竞恒 通讯员 王琼 田瑶林
从稻米中提取“人血”,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,杨代常干了20年。
7月7日早上7点半,位于光谷的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禾元生物”),71岁的董事长杨代常像往常一样,早早来到办公室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在他的办公室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了从稻米中提取出来的人血清白蛋白:浅黄色、透明液体,盛放在一只50毫升的玻璃瓶中。
从稻米里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。(受访单位 供图)
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,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、烧伤烫伤、脑水肿、放化疗等的治疗及急救,被称为“救命药”。长期以来,它只能从血浆中提取,我国60%以上依赖进口。
自1981年以来,国际上试图生产重组人白蛋白替代血浆提取,但在技术上一直没有突破,主要原因是:人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使用剂量高、用量大,对安全性和成本要求极高;市场需求量大,对规模化生产和环保要求也非常高。
“回国,攻克这个世界难题!”2005年,时年51岁的杨代常辞去美国的优渥工作,回到武汉大学,全身心投入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工作。
在对比分析了国际上细菌、酵母和动物细胞表达等主流技术路线后,他将目光投向熟悉的水稻——几千年的食用历史,与人类蛋白质合成机制相似,易种植,成本低,安全性高。
杨代常回忆“稻米造血”的研发历程。(张璨龙 摄)
“试试从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。”杨代常这个颠覆性的构想,引来诸多质疑。杨代常没有急于反驳,只是踏实做事。2006年,他创办禾元生物,带领研发团队埋头攻关。
经过多年研究,团队成功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,使水稻种子大量合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,并从稻米中分离纯化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,这一过程形象地被称为“稻米造血”。
2011年,禾元生物取得重大突破——每千克糙米提取出2.75g人血清白蛋白,并将科研成果发表在《美国科学院院报》,Nature News发表评论称“该技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”,引起全球轰动。
技术突破只是第一道关隘,安全性验证同样极为关键。
“最难忘的是,当纯度仅99%时,我们提取其中1%的杂质,以人体用量2500倍的剂量注射小白鼠,28天后所有小鼠都存活。这个数据让我坚定了信心。”杨代常回忆道。
此后,高效提取、纯化工艺等难题接踵而来。没有先例可循,禾元生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攻坚克难。比如,为达到99.9999%的临床级纯度,团队就花费三年迭代了37套方案。用杨代常的话说,“一步步来,踏实地干,问题总会解决。”
2017年,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获得国家食药监局临床许可。为验证安全性,杨代常主动向医院出具免责书,当冰凉的液体流入血管,他成了全球首位注射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的人类受试者。“万一真出了事,就当我为科学捐躯。”
科学家以身试药,前有诺奖得主屠呦呦,今有中国光谷杨代常。这是舍生忘死的科学精神,更是不胜不休的拼搏超越。
创新药研发不仅耗时,更烧钱。近20年的时间,投资人进进出出。最艰难时,公司账上只剩几百万元,但杨代常始终没有放弃,他坚信“一定能做成”。
20年坚韧不拔,终于迎来胜利曙光。
如今,禾元生物已实现1公斤糙米产出约20至30克人血清白蛋白,其产品奥福民®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(水稻)已完成国家药监局全部业务审评,目前进入最后审批阶段。
7月1日,禾元生物IPO过会,即将在科创板上市。
配资门户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